《教育学》是师范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通识课程,对于学生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生成教师的角色意识,具有其他学科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是师范教育专业大学生走进教师职业的理论基础课程。

      《教育学》授课18周,54学时,3学分。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理论的基本体系,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吸收国内外教育学教学与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基本思路是:理清基本原理,提高理论水平;充实最新成果,反映改革前沿;强化实践环节,注重技能训练。重点在使学生形成现代教育观念上下功夫,在学生掌握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上下功夫,在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上下功夫。为学生高起点地走向工作岗位既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做好充分的技能准备。

       作为一门教育类通识课,本课程的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探索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1、规范性 本门课程参加学习的学生量大,任课教师多。按照我院现在的招生规模,每学期大约有1500名学生参加学习,需任课教师近10名。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规范、详细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有序。

       2、启发性 学生对通识类课程的学习普遍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既没有从事教师职业的心理准备,更没有从事教师职业的实际体验,对教育学的学习态度处于消极、应付状态。尤其是理科的学生感觉教育学没有公式、没有计算,似乎不像是一门科学,感觉无从学起。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挖掘教育学的育人功能,真正使教育学不再是“记诵之学”,而是“睿智之学”。

        3、实践性 教育学是师范专业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教育类课程中的基础课程,让学生把握教育理论的基本体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是教育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面向教育实践,引发学生对教育现实进行批判性反思,既是学生理论学习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需要。

       我们对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适应教育学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体系:

       首先,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只有改变《教育学》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全面实现教育学的育人功能。针对教材内容,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开放性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充分展开讨论。由于大学生对很多教育问题和科学、社会问题都有自身的思考和认识,往往能使讨论既热烈又深刻。如有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问题、当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现状问题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教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据此自学,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辨析。讨论、辨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谈体会”、“谈感受”、“谈难点”、“谈疑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教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决的办法。未必追求答案的完美,关键在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视角,在于学生思考的本身。

       第四,文本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建立教育学学习专项网站,把教师的讲授内容、思考讨论题目全部上传。网站设立讨论专区,学生可注册登陆,发表自己学习中的体会感受,询问学习中的问题。教师作为管理及时登陆网站,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讨论的方向。从而拓宽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手段上,设计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全部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利用课件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