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滨州学院精品课程
申 报 表
所属系院 教育科学系
申报形式(单门申报/多门联合申报)多门联合申报
课程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类型(本科/高职) 本科
所属专业大类 教育学
所属专业类 教师教育
申报日期 2013-4-2
滨州学院教务处制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内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每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情况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
基本 信息 |
姓名 |
常华锋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2.06 |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副教授 |
电话 |
3190085 |
|||||
最终学位 |
博士 |
职务 |
|
传真 |
|
|||||
所在院系 |
教育科学系 |
|
hfchang@163.com |
|||||||
通信地址(邮编) |
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邮编:256603) |
|||||||||
研究方向 |
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
|||||||||
2-1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2,2届,144人 生本教学论,公选,2,3届,720人 当代课程与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2,2届,140人 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课,2,2届,410人 小学科学教学法,专业课,2,1届,43人 实践性教学: 指导实习,5人;毕业论文,11人; 教学研究课题: 基础教育生本教学研究,省教育规划办,2011 基于学生参与科研的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学校教务处,2010 教学研究论文: 生本教学:概念与行动准则,中国教师,2013.05 生本教学:地理教学发展的基本走向,地理教学,2011.13 陈尔寿地理教学思想简介,地理教学,2011.06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教学与管理,2010.3 初中地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5 教学奖励: 滨州学院教育学学科带头人(第四届,2013年) 滨州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12) 教材: 主编:中学班主任工作艺术,1/3,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
2-2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区建设教育支持途径研究,省社科项目,2011
学术论文: 如何判断一堂地理好课,地理教学,2009.1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教育支持问题研究,滨州学院学报,2011.2
学术研究表彰: 第21次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滨州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评选委员会,1/2,2012 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1/1,2007
|
注:本表及以下各表内容较多时可将栏目加长。
2. 主讲教师(1)
基本 信息 |
姓名 |
韩美荣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0.02 |
||||
最终学历 |
大学 |
职称 |
讲师 |
电话 |
3190085 |
|||||
最终学位 |
硕士 |
职务 |
无 |
传真 |
|
|||||
所在院系 |
教育科学系 |
|
hmrchzj@126.com |
|||||||
通信地址(邮编) |
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邮编:256603) |
|||||||||
研究方向 |
教师教育与课程教学 |
|||||||||
1-1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①教育学:必修课,3学时/周,2007-2011届,910人 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2学时/周,2006-2010届,240人 ③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必修课,2学时/周,2006-2010届,951人 实践性教学: 2007-2009届初等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论文指导,共24人;2008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本科毕业论文辅导,共8人,2009届学前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共5人。2007届-2010届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共130人;初等教育专业相关教学大纲及课程的设计与修订。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微格教学与大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BZXYSYXM200828校级实验技术项目2008-9-12. 2.公共课教育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探索BYJYYB201028校级教学研究项目 教学研究论文: 基于实践取向的教学技能培训路径 滨州学院2012年第7期 高师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的创新性探索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第8期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基于实践取向的教学技能培训路径 滨州学院2012年优秀教学研究论文 参编的规划教材: 参编书目:《大学学习学》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
|||||||||
1-2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1.微格教学与大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BZXYSYXM200828校级实验技术项目2008-9-12.独立 2.公共课教育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探索BYJYYB201028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独立 学术论文: 基于实践取向的教学技能培训路径 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 高师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的创新性探索 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8期 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重心取向(待发) 滨州市教师心理素质调查研究(研究报告)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基于实践取向的教学技能培训路径 滨州学院2012年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 参编的《大学学习学》获省软科学奖三等奖2009年8月 参加的《滨州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获滨州市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8月
|
注:本表及以下各表内容较多时可将栏目加长。
2. 主讲教师(2)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滕辉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0.01 |
||||||
最终学历 |
大学本科 |
职 称 |
讲师 |
电 话 |
15854308926 |
|||||||
学 位 |
硕士 |
职 务 |
无 |
传 真 |
|
|||||||
所在院系 |
教育科学系 |
|
bzxyth@126.com |
|||||||||
通信地址(邮编) |
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邮编:256603) |
|||||||||||
研究方向 |
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学科方向 |
|||||||||||
2-1 教学 情况 |
讲授的主要课程: 《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2学时/周,2007-2010级,四届,1305人;《教育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2005-2008级,四届,720人;《小学数学教学法》,专业课,3学时/周,2007-2010级,2学时/周,2011级,五届,340人;《心理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2005-2009级,五届,880人.;《班主任工作技能》,专业课,2004—2008级,五届,980人。 实践性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法、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实践活动,2405人;毕业论文设计:53人;实习指导:97人;共计:2556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滨州学院案例教学项目《职业生涯设计》2008-2010年,已结项; 滨州学院校级重点课题项目《职业生涯设计》;2010-至今,在研。 教学研究论文: 滕辉. 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支撑[J].滨州学院学报,2006.04. 获得的教学表彰: 2011年11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博杯”山东省首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获优秀选手奖;2009年12月获得滨州学院2009年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06年11月被评为滨州学院首届优秀班主任。 |
|||||||||||
2-2 学术 研究 |
学术研究课题: 项目名称: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教育实践路向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项目性质:基础研究 项目编号:BZXYRW200608
|
2. 主讲教师(3)
基本 信息 |
姓名 |
龚帅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5.12 |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助教 |
电话 |
18366822357 |
|||||
最终学位 |
硕士 |
职务 |
无 |
传真 |
|
|||||
所在院系 |
教育科学系 |
|
gs1226@126.com |
|||||||
通信地址(邮编) |
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邮编:256603) |
|||||||||
研究方向 |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科方向 |
|||||||||
2-1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课程名称: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 学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面向专业:美术学、英语、中文 人数:309,课时:2学时/周 课程名称:教育研究方法,必修课,学期: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面向专业:音乐学 人数:112,课时:2学时/周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专业课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面向专业:初等教育 人数:73,课时:2学时/周 实践性教学: 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研究论文: 龚帅.对语文教学中“激发问题意识”的反思[J].现代语文,2011.05. |
|||||||||
2-2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项目名称: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今城市社区教育的启示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项目性质:应用基础研究 项目编号:BZXYQNRW201210 |
3. 教学队伍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兼 职教 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专业技 术职务 |
职业资 格证书 |
学科 专业 |
承担教 学任务 |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
兼职教师 所在单位 |
常华锋 |
男 |
1962.06 |
副教授 |
教师资格证
|
教学论 |
课程与教学论教育 生本教学论 教师技能训练 |
专任教师 |
教育科学系 |
|
韩美荣 |
女 |
1970.02 |
讲师 |
教师资格证
|
教育学 |
教育学 课程与教学论 教师技能训练 |
专任教师 |
教育科学系 |
|
腾辉 |
女 |
1970.01 |
讲师 |
教师资格证 心理咨询师 |
教育学 |
大学生心理健康 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技能训练 |
专任教师 |
教育科学系 |
|
龚帅 |
男 |
1985.122 |
助教 |
教师资格证 |
教学论 |
教育研究方法 儿童文学 教师技能训 |
专任教师 |
教育科学系 |
|
|
|
|
|
|
|
|
|
|
|
3-1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参与情况以及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学历结构合理:教学队伍中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大学学历两人,硕士学历两人。 年龄结构合理:教学队伍年龄在28—50岁之间,其中中青年教师占总人数的80%。 学缘结构合理:教学队伍4人,分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 师资配制较合理:教学队伍4人中,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1人。教师职称结构较为合理。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本专科生,师生比为1:18。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组成员团结协作精神好,责任心、事业心强,爱岗敬业,热爱教师教育工作,师德好,深受师生的好评;主讲教师均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熟悉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利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并能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欢迎。
|
||||||||
3-2 教学改 革与研 究 |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瞻性。本课程始终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理论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基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时刻引导学生科学地把握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同时注重及时地跟进和引入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科研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与学术最新成果衔接,与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衔接。 2.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在教学方法上,尽量吸收国内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使教学即有浓厚的学术底蕴,又能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中改变单一的讲授法,提倡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拟实践、讨论与讲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性思维。特别表现在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上。 3.突显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依据课程的知识体系,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手段,采用动画、图片、文字、声音于一体的展示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初步完成网页建设并体现出专业特色;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教育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4.注重理论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除了联系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实际案例和规律进行教学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外,还组织学生到小学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直接指导学生的学科知识应用,促使学生知能转化。 5.加强教学科研的融合性。积极申报教研课题,撰写科研文章。科研促教学,教学带科研。近五年共申报8个相关课题,撰写相关文章10多篇。 |
||||||||
3-3 青年教 师培养 |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素质培养 (1)实行业务导师制,开展以老带新活动。安排教授和副教授做导师,明确到人,为期三年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全过程。对照听课、备课、讲课、评课等考核指标,督促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2)以课程组为单位,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举办观摩活动;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坚持先平行班听课再分散上课;帮助青年教师找出其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语言表达、板书、仪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改进措施。 2.重视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高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综合素质培训,安排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进修。对在职攻读硕士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任务分配上予以照顾,适当减少授课量,以激发教师的上进心和考研、进修的积极性。实习指导方面,让青年教师参与指导教育实习,让他们了解、熟悉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收集改进教学的反馈意见,提高本课程对整个培养目标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武(讲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比赛),为他们展示才干、脱颖而出提供平台。 五年来,我们的中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程组中的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现在,课程组中具中级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深受师生好评。 |
||||||||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指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
4.课程描述
联合申报课程名称 (单门申报课程不填) |
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群 |
课程名称 |
课程与教学论 |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
专业课 |
||||
4-1课程概述:课程的历史沿革、设计理念以及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课程的历史沿革: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是教育科学系针对初等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自2006年首先面向初等教育专科学生开设,2012年,有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后,将开始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开设。学校十分重视课程的规范化建设,该门课程作为教育科学系本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我们在教学大纲、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建设,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水平。 课程的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在学生具备教育学概论和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的基础上,有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和解释小学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掌握课程与教学的相关技能。同时本课程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小学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为:课程内容体系保证基础性和前瞻性;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资料与资源的齐全性和丰富性;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理论理解和实例分析的能力,走向重视学生自主、合作、研究的课程教学。 2.自我训练与即时指导相结合。突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作用,加强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交流,走向互动合作的课程教学。 3.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个别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师生的互动学习尤其是学生团队的小组学习,在小组合作中突显学生的研究和合作意识与能力。 4.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改变单一的结果性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个性化的收获和学生团体合作收获。 5.课堂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和实践基地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习和教学观摩。组织学生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研讨交流。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与教学论是面向教师教育学院初等教育专科专业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属必修课程。本课程任务是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手段与组织形式、教学基本技能等相关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课程编制和教学的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和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的分析与运用;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
|||||
4-2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共32学时。 第一模块:课程概论。介绍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以及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引导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把握其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第二模块: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课程的基本概念;课程的历史发展;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课程发展的历史概况;熟悉影响课程的外部和内部因素;了解课程理论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知识。 第三模块:课程编制的基本理论。包括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等。使学生了解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的原则;了解课程实施的涵义、课程实施的取向、途径及影响因素;课程评价概念。掌握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 第四模块:教学理论。包括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等。使学生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原则、方法,为从事小学教学打好基础。
|
|||||
4-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分工恰当、相互支撑,满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建设双语课程 本课程学习时间为1学期,共32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难点是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以有关理论为指导,分析和指导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共32学时。 第一模块:课程概论。2学时。 第二模块:课程的基本理论。4学时 第三模块:课程编制的基本理论14学时(其中1学时为实践学时)。。 第四模块:教学理论。12学时(其中2学时为实践学时)。 本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结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
4-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组突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师教的要求和学生学的需要,以学生学习为本,利用教学实际案例,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内在的逻辑线索,突出研究性学习的运用,注重“学法”的训练。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自学作业、案例教学、问题解决、辅导答疑等方法进行教学。目的在于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 本课程组注重教学手段的革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教育实践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组着眼教学评价变革。初步建立起了“过程与结果评价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评价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把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占30%)和期末考核(占70%)两大部分,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作业、课程小论文等几个部分,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严格的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也提高了师范生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更有利于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 |
|||||
4-5课程实践条件: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教学加强实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加深了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准备。具体做法如下: 1.课内实践 在本课程中,课内实践内容如下: (1)案例分析(2)专题研讨(3)教学设计(3)教学训练 这些课内实践使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把握课程与教学论的特点,掌握操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理论学以致用,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打下初步基础。 2.外延的实践教学设计及效果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要求有其特殊性,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学到实用的技能,检验真实的效果。因此,我们加强校外的教育见习及实习环节: (1)微格试教:充分利用微格教室的有利条件,在微格试教的过程中课程组指派教师参加,了解学生在试教过程中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指导。 (2)教育见习和实习:每年课程组都统一调派教师担任教育见习和实习指导教师(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带队),在小学指导实习生观察小学生的上课、作业、同伴交往等行为表现,观察实际教学中呈现的问题,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小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实习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直接指导。通过这种指导,实习生能较好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所学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也能主动探究,最终能够做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知识在小学教育中实际应用。 通过任课教师直接带领学生见习、实习活动,任教教师能发现当前小学生中出现的新的现象,通过对新问题的探究,教师能够对现有的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更好的整合,更好地进行本课程以后的教学。本课程对教师有明确的研究课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术性和操作性的结合,联系中国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促使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质量。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3)顶岗置换:本课程的教学实习中,和开发区教育局联系,实行顶岗置换的实习模式。有本系初教专业的学生到开发区小学进行顶岗实习锻炼。锻炼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真正在教师岗位上,把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运用及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开发区的老师们来系进行较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 |
|||||
4-6课程教学资源: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网站畅通,能够很好地发挥辅教辅学功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网站提供40分钟的说课录像,课堂教学录像上网比例达到50%以上,并承诺其余教学录像1年内全部上网。选用国家精品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等优秀教材,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1.图书资料的使用 我校的图书馆中,拥有多种课程与教学论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为学生扩充知识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系也拥有多种高质量、高规格的课程与教学的报刊及杂志。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借阅学习。从学生使用情况来看,丰富的文献资料也对学生学习本课程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网络作业、课外辅导等形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此外,教师教育实训中心中,设备齐全的实验室配有专门的专业实验员,编写了完整的实验指导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2.实践教学条件 我们拥有8所固定的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非常优秀的师资队伍的教育实践基地。这些基地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满足我们在教育实践方面的需要。其一,这些学校的校长教育思想先进,积极主动地支持我们的教育实践工作。其二,我们在这些学校里所聘请的小学指导教师的力量很强。其三,我们得到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其四,学校领导、教务处和总务处领导对我们的教育实践工作给与了一贯的支持。
|
|||||
4-7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结果优良,评价材料真实可靠 校外专家评价 课程基础扎实:课程组成员都系统学习过课程与教学论,拥有较丰厚的理论素养,同时,进几年来,课程组成员在课程教学中有规划、有措施地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课程目的明确:课程组成员在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进行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课程特色鲜明:该课程既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又具备基础性与专业性,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根据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要求,既科学地安排文化知识课和教育理论课,又要加强实践环节。 课程成效显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把教学重心从“教师依存型”转向“学生自主型”,使学生在不断优化的合作环境中获得“学力成长”与“人性发展”。优化课堂结构,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与好评。 校内督导专家评价 该课程组的老师们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法改革,立足课堂主渠道,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理念的创新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发扬教学民主,优化课堂结构,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 学生评价 每一个学期,教育科学系都要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意见,下面的意见摘录自几个不同学期举行的座谈会记录,由初等教育办公室提供。 评价一: 常老师在讲授中改变满堂灌教学模式,而多采用老师授课、讨论、模拟训练与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并存,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促进学生有效率的学习。讲课有启发性,互动性强,条理清楚,深入浅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评价二: 韩老师讲课态度认真,内容详细,大方自然,富有激情,讲解思路清晰,涉及知识丰富,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发挥学生分析与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学方法得当,上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讲课内容有启发性,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评价三: 腾老师讲课条理清楚,内容丰富,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补充大量材料,开阔了学生视野,另外讲课具有启发性,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探究教学理论,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
|||||
4-8课程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第一,时代性与前瞻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既继承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内容,又勇于改革和创新,增加了一些贴近国际教育改革和本学科领域研究前沿动态的最新成果,使得该课程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第二,基础性与专业性。本课程既体现高等专科和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同时又要紧密结合当今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教育的专业特征和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根据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要求,既科学地安排文化知识课和教育理论课,又要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本课程在课程与教学论的整合方面还有待加强;在理论构建方面有待深化,在教学案例方面缺乏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新案例成果。 |
|||||
4-9课程建设规划: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1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课程建设总目标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在课程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把该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在现有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小学教师为目标,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优化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稳步提高本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步骤 1.制定《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方案。 2.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改革课程内容体系。 3.在争取有关方面的硬件和经费支持前提下,积极进行教学手段和方法革新。 4.全面总结改革经验,组织编写适合高师本科生课程与教学的教材及相应的辅导资料、课件资料;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专门的网站或网页,建立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以便于远程教学。 上网时间表 重点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全程教学录像上网。将网站逐步开发为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学习平台,具有在线测试、在线辅导、在线交流等功能。 1.负责人介绍、主讲教师、教师队伍、课程描述、自我评价、建设规划。(2013年完成) 2.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考核方法、参考文献。(2013年完成) 3.课程录像。以每年完成四章的任务,两年内全部完成。(2013.09—2015.09) 4.课程与教学改革资料。(2014年底完成) 5.专门的网站网页建设。(2014年底完成)
|
|||||
4-10系院的政策措施:所在系院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1.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与管理 为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学校颁发了 “滨州学院关于课程建设的讨论稿”,并在《滨州学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中,按“优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遴选院级精品课程。系领导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强调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系院的整体教学水平。系领导制定规划,力争使所有本科课程建设步入规范和科学的发展轨道。 2.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保障政策 系里决定在课程立项后,会着力在在课程建设环境保证、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教材开发和建设、课程团队优化、课程网络平台完善、师资培训、学术交流及有关部门协调的支持等方面提供便利或予以优先保证;在教师评优晋级、职称评定方面实施优惠政策。这在全系范围内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申报各级精品课程的积极性。 3.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系里创造条件支撑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上的课程资源由课程组更新维护,技术支撑服务与保障以及课程教学网站的管理有系教育技术中心提供,网站技术维护与保障的经费由系院支出,以确保课程建设经费专款专用。
|
|||||
本课程已上网资源情况:网上资源(含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2.《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介绍; 3.《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介绍; 4.《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5.《课程与教学论》授课教案; 6.《课程与教学论》作业习题; 7.《课程与教学论》实验指导; 8.《课程与教学论》指导教材; 9.《课程与教学论》参考文献目录; 10.《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考试考核办法;
|
|||||
其他情况说明(如果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