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本专科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的分析与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共32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要求
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手段与组织形式、教学基本技能等相关内容。同时本课程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及实施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与案例分析以及作业设计、模拟上课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八章:
绪 论 2学时
课程的基本理论 4学时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6学时
课程的实施与课程评价 4学时
校本课程开发 4学时
教学的基本理论 6学时
教学模式与方法 4学时
教学的组织形式 2学时
四、学习媒体
1.文字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媒体。
2.录音录像教材: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课程教学理论学习进行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
3.网络教学资料:包括ppt课件、文本辅导材料及案例资料若干。
五、学习方式
本课程组突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师教的要求和学生学的需要,以学生学习为本,利用教学实际案例,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内在的逻辑线索,突出研究性学习的运用,注重“学法”的训练。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自学作业、案例教学、问题解决、辅导答疑等方法进行教学。目的在于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与案例分析以及作业设计、模拟上课等方式。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将由自学、小组学习、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
六、实践教学安排
本课程教学加强实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加深了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准备。具体做法如下:
1.课内实践
在本课程中,课内实践内容如下:
(1)案例分析(2)专题研讨(3)教学设计(3)教学训练 这些课内实践使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把握课程与教学论的特点,掌握操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理论学以致用,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打下初步基础。
2.外延的实践教学设计及效果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要求有其特殊性,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学到实用的技能,检验真实的效果。因此,我们加强校外的教育见习及实习环节:
(1)微格试教:充分利用微格教室的有利条件,在微格试教的过程中课程组指派教师参加,了解学生在试教过程中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指导。
(2)教育见习和实习:每年课程组都统一调派教师担任教育见习和实习指导教师(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带队),在小学指导实习生观察小学生的上课、作业、同伴交往等行为表现,观察实际教学中呈现的问题,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小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实习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直接指导。通过这种指导,实习生能较好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所学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也能主动探究,最终能够做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知识在小学教育中实际应用。
通过任课教师直接带领学生见习、实习活动,任教教师能发现当前小学生中出现的新的现象,通过对新问题的探究,教师能够对现有的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更好的整合,更好地进行本课程以后的教学。本课程对教师有明确的研究课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术性和操作性的结合,联系中国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促使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质量。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3)顶岗置换:本课程的教学实习中,和开发区教育局联系,实行顶岗置换的实习模式。有本系初教专业的学生到开发区小学进行顶岗实习锻炼。锻炼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真正在教师岗位上,把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运用及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开发区的老师们来系进行较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