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试题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   )的“教育学”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2.现代教育的(   )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终身性 
3.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4.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制订计划                                              B.营造校园文化 
C.更新管理硬件                                       D.顺畅沟通渠道 
5.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 
A.学校校园文化                                       B.学校教师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校物质文化 
6.学校按政策就近入学,各校办学是有计划按需进行,适龄者都可享有教育权利,校际之间不受竞争影响。体现了学校组织的哪一种特征?(   ) 
A.程序性                                                        B.垄断性 
C.非自愿性                                              D.公益性 
7.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8.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9.在马克思看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A.教劳结合活动                                       B.社会经济活动 
C.社会文化活动                                       D.社会政治运动 
10.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11.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2.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3.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A.陈述式                                                        B.例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表式 
14.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份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 
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15.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 
A.研究—探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16.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7.由卢扎诺夫创立的(   )注重强化联想,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与无意功能统一,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有效的更多的信息。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B.发现法 
C.探究法                                                        D.暗示教学法 
18.纠正认识中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过度泛化、夸大后果等症状通常用(   )的方法。 
A.着重调整情感                                       B.着重训练行为 
C.着重改变认知                                       D.游戏 
19.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   )”的观点。 
A.问题中心                                              B.社会中心 
C.教师中心                                              D.当事人中心 
20.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表现在法律上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或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权益得到补救,即为(   )。 
A.学校事故                                              B.法律救济 
C.法律责任                                              D.法律义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有以下几种经典的观点(     )。 
A.神话起源说                                                 B.教育生物起源说 
C.教育心理起源说                                          D.教育劳动起源说 
E.以上几种都是 
2.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的观点是“社会功能学派”的教育社会本位目的观,下列哪些人物代表这一派别?(     ) 
A.裴斯泰洛齐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卢梭 
E.诺笃尔普 
4.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5.课程管理有审定制、固定制和多样化自由选择几种模式,统整各自优势,课程一般结构发生了变化,体现在(     )。 
A.保持原有特色的优势 
B.强调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C.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D.采用导向式管理 
E.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相一致的课程结构 
6.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7.学校咨询与辅导会谈过程有以下哪几个阶段?(     ) 
A.建立咨访关系                                       B.澄清和评估问题 
C.确定改变目标                                       D.促成改变实现 
E.结束咨询及追踪效果 

8.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达成?(     ) 
A.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即时激励 
B.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 
C.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 
D.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成就感 
E.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 
9.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具有的特征是(     )。 
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合法权益 
B.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和物权 
C.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D.按过错责任追究 
E.受害人过错承担与加害人的责任共同分担 
10.学生申诉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以对学校和教师侵权行为进行维护。(     ) 
A.提起申诉的人必须不服处分或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B.必须针对特定的被申诉人 
C.提出申诉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受理范围之内 
D.在规定的期限内 
E.以上说法都对 

试题及答案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2.教育方针3.德育4.课外活动5.教育科学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试题之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B 3.C 4.D 5.A 6.B 7.C 8.B 9.D 10.A 11.A 12.C 13.C 14.B 15.B 16.B 17.C 18.B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CD 2.AC 3.ABCD 4.BCD 5.ADE 6.BCDE 7.ABD 8.ACDE 9.BCDE 10.AB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和答案 

      试题资料 2007-3-26 19:36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
                  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浙江省2002年4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3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B        4.A        5.C
                      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

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的学习方式。

3、(       )是体验的本质特征。

4、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          )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5、(         )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6、新课程主要是从知识与技能、(             )、(             )三个维度来确立课程目标的。

7、(                )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

8、就各种教学方法的关系而言,讲授法和(           )是最为基本的方法,是所有希望有所作为的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基本功。

9、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          )和(         )。

10、(       )是教师自觉进行反思的前提。

 

得分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内容是:

(1)教育机会均等     (2)教育人道化     (3)教育管理民主化     (4)教学民主化

2、教育目的具有: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3)调控功能           (4) 评价功能 

3、发现学

 

 

得分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人的可持续发展     2、条件性知识   3、校本课程    4、行动研究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

2、学生学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教师专业化有哪些特点?

4、简述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5、简述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的区别和联系。

6、教育评价具有哪些增值作用?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选做两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你心目中的“学生”是什么?教育能不能做到尊重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

2、有人说:“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和互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3、新课程在期末评价与考试中有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试阐述。

 

得分评卷人

  

 

六、材料分析(10分)

阅读下面的案例,思考我们学生的学习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几年前,世界范围内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

一天,老师说:“同学们,今天咱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就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结果,同学们无言以对。当老师进一步追问的时候,美国学生说:“什么叫‘其他国家’?”欧洲国家学生说:“什么叫‘短缺’?”非洲学生说:“什么叫做‘粮食’?”而中国学生则怯生生地望着老师说:“什么叫做‘自己的想法’?”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2、探究学习 

  3、亲历性 

  4、教学技巧 

  5、专业情操 

  6、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课程性质 

  8、发现法 

  9、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10、良好的反思氛围

  二、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1)(3)(4) 

  2、(1)(3)(4) 

  3、(1)(2)(4) 

  4、(1)(2)(3)(4) 

  5、(1)(2)(3)(4) 

  6、(1)(2)(3) 

  7、(1)(2) 

  8、(1)(2) 

  9、(1)(2)(3)(4) 

  10、(1)(2)(4)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所谓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即是人的协调发展,既能满足当时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而

2、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它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所必备的知识。

  3、校本课程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也包括学校自行设计的新课程;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

 

 

4、关于行动研究的最通俗的解释是,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 

 

 

院系                      年级          姓名              学号             

 

试卷类别: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合计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      )是教育民主化的核心。

2、(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3、学生的受教育权具体表现在就学的平等权、(     )和受教育的选择权等等方面。

4、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           )。

5、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和学科教育学知识。

6、普通高中课程由(              )三个层次构成。

7、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是(        )。

8、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           ),发挥着核心作用。

9、客观描述分为(           )和(            )两种。

10、(           )、(          )、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得分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在内涵上体现为:

⑴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 

⑵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文化上的优势  

⑶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⑷受教育者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

2、学生受教育的自由权包括:

(1)免于恐惧的权利     (2)免受歧视的权利       (3)免

 

 

3、自主学习的主要特点在于学习的:

(1)主体性             (2)能动性               (3)创造性             (4)独立性

4、体验的基本特征在于:

(1)亲历性             (2)个人性               (3) 缄默性            (4)过程性

5、教师群体专业化主要包括:

(1)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               (2)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3)教师资格的制度化                   (4)教师活动的团体化

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为:

(1)职前的师范教育    (2)自学         (3)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4)教师的在职学习。

7、课程资源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8、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D?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4)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9、教育评价的核心要素是:

(1)客观描(2) 价值判断     (3)增值探索                (4)价值引领

10、一般地说,校本研究总是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环节或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问题             (2)设计          (3) 行动                   (4)总结

 

答案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机会均等 

  2、教育目的 

  3、上课权 

  4、学习责任 

  5、一般教育学知识 

  6、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7、主体性 

  8、中心地位 

  9、定性描述;定量描述 

  10、教师个人;教师集体

  二、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1)(2)(3)(4) 

  2、(1)(2)(3) 

  3、(1)(2)(4) 

  4、(1)(2)(3) 

  5、(1)(2)(3)(4) 

  6、(1)(3)(4) 

  7、(1)(2)(3) 

  8、(1)(2)(3) 

  9、(1)(2)(3) 

  10、(1)(2)(3)(4)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2、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

  3、相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排列其名次优劣高低的一种评价方法。

  4、所谓“校本研究”是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

 

四、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与教育资源。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学习者是相对于教育者而言的,是指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在学校中,学习者一般就是指学生。比起教育者来,学习者具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广义而言,教育影响是指实现教育目标的一切活动;狭义而言,教育影响是指形成教育内容的直接来源。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等。

  2、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是:

(1)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

  (2)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

  (3)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4)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1)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

  (2)学生是生成性的人;

  (3)学生是具有自主性的人;

  (4)学生是整体性的人。

  4、教学大纲着眼于“学科”,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教学大纲“以教为本”,课程标准“以学为本”;教学大纲强调“刚性约束”,课程标准强调“弹性空间”。

 

5、(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现代教育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

  (2)在评价功能上,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在评价的类型上,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实施形成性评价

  (4)在评价方法上,现代教育评价注重采用绝对评价法

  6、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之一便体现在他的研究上。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考地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校本研究就是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